每年的春末夏初,到了晚上,在豫西的山坡上会听到一种鸟叫,叫声凄惨悲伤。它们一般从傍晚一直叫到天亮,但是在白天就很难听到这种叫声。
如果你仔细去听,它的叫声是这样的,“王刚哥,等等我,王刚哥,等等我”一直叫到声音嘶哑,听起来让人悲切。

据说,这只鸟是有一个叫王龙的小孩子变的。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相传很久很久以前,在栾川县境内,伊河岸边,住着一户王姓人家。一家四口人,父亲王选,是个员外。家财万贯,有良田百亩,牛羊千头。但唯一不幸的是,王员外三十多岁,娶妻刘氏。婚后刘氏一直未育。直到王选五十二岁时,刘氏突然怀孕,后生下一子。但刘氏在生孩子时,由于难产,死于非命。幸好儿子命大。这王员外老来得子,自然视他为掌上明珠,百般呵护,唯恐有什么闪失。
直到这孩子三岁时,王员外才给孩子取名叫王刚。意思是想让儿子像钢铁一样坚强。
王刚到了五岁那年,王选又娶了一房老婆郑氏。郑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,从小娇生惯养,就养成了生性古怪的性格。
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,年方二八,花容月貌,象月里嫦娥,人间西施,正是花季少女。其实当时这郑氏并没有相中比自己大三四十岁的王选,而是看上了他家的万贯家财。所以才会委屈求全地嫁到王家。

自从郑氏过门以后,总是对丈夫太横挑鼻子竖挑眼的。刚开始的时候,王选处处忍让。以为自己这把年纪,能娶回这么个娇妻,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。所以也就事事迁就着她。可是,这郑氏却变本加厉,尤其是对王刚这个孩子非打即骂,因为年龄小,王刚也只为逆来顺受,饱受折磨。
就在郑氏过门的第二年,郑氏怀孕了,这对王员外来说,无异是个天大的喜事。于是对郑氏更是关爱有加,每天就像是侍候娘娘一样地侍候着她。
经过十月怀胎,终于一朝今娩。郑氏为王选生了个大胖小子,取名王龙。意思是想让儿子将来能飞黄腾达。就在王龙满月这天,王员外大宴宾朋,酒席摆了三百桌,一直热闹了七天七夜。
自从这郑氏生了儿子,在王家更加肆无忌惮,有恃无恐,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。更是把王刚视作眼中钉,肉中刺。恨不得把他们父子一个个处死。可怜王刚年龄尚小,对继母的打骂早已经习以为常。
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,王刚也在万般折磨中漫漫长大。
在王刚十岁那年,王龙也五岁了,不幸的是,王员外由于长期受闷气,被活活气死了。死的时候,七窍出血,有人说王员外是被郑氏给毒死的,但没有人报官,众乡亲只好把他匆匆下葬了事。
自从王员外死后,王刚更是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。

眼看王刚一天天长大,马上要到当家理事的年龄。郑氏害怕王刚长大了争夺家产,郑氏决定除掉这个心腹大患。
可是,王刚已经快到成年人了,要想害死他,也并非易事。药内下毒?怕事情败露自己吃上官司。急得郑氏象热锅上的蚂蚁,慌慌不可终日。
又是一年春天。到了春耕下种的时候。郑氏突然心生一计,何不如此这般?既除掉了后患,又天衣无缝,自己还能脱离干系。
于是在一天晚上,郑氏把王刚王龙哥两个叫到根前,对他们两个说道:"你们两个明天到后山种麻去。种子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,一人一份儿,可是有一样,你们每个人种一块地,种好之后在那里等着,谁种的种子出苗了,谁就可以回来,谁种的若是不出苗,就一直在那里守着,不许回家。"
“知道了母亲”两个孩子一齐回答。
等两个孩子睡熟以后,郑氏就把麻籽分成了两份,一份放在铁锅里炒,等炒熟了就把它放在一个篮子里,而另一份没炒的放另一个篮子里。
第二天,郑氏就把炒过的那份交给王刚,没炒的那份交给了王龙。
这郑氏本来是想让王刚一个人去的,但她怕外人说她偏心,让他哥两个同去,外人也不好说什么。反正自己作了手脚,这王刚是必死无疑。
再说这后山离家有十几里,那里山高林密,狼虫虎豹甚多。只要王刚的种子发不了芽,他即便是不被饿死,也会被野兽给吃了去。

打发走了他哥俩,郑氏在家里做着良霄美梦。
虽然这哥俩个是同父异母,但平时相处得很好,王刚从来没有把他当异母的孩子看待。尽管王刚平时受尽了继母的打骂,但他对这个弟弟从无半句怨言。
兄弟俩个边走边说,还时不时地抓一把麻籽放在嘴里嗑着吃。突然间王龙却闻到哥哥的麻籽特别香,于是就向哥哥要了一把,一尝,果然比自己的香多了,于是他就对王哥说,“哥哥,要不咱俩个把麻子换一下吧,你的麻籽特好吃"
王刚平时就经常让着弟弟,听弟弟这么说,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。
就这样兄弟二人互换了种子,可他们二人谁也不知道他母亲在里边做了手脚。
到了山上,二人就按照母亲的吩咐,一人种了一块地。种好之后就在地头一直守着。
一天过去了,两天过去了。到了第七天,王刚种的麻籽终于出苗了,可是,王龙的却一棵也没有出来。
这下王刚急了,到了第十天,王龙的地块还是光秃秃一片。于是他就对王龙说,"弟弟,你回家吧,见了咱母亲就说,你种的麻籽出来了,我种的没出。"

可是弟弟却说“要不咱俩个一块儿回去吧,就说是我种的没出,你种的都出来了,咱母亲不会对我怎样。"
两兄弟谁也不原意一个人回去,后来王龙想了个办法,说我们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棒抽签,谁抽住长的就回去,短的就留下来。
王刚想这也是个办法,于是就按王龙说的。结果还是王刚抽到了长签。
无奈,王刚只好含泪与弟弟告别。
王刚走后,王龙天天守在地头,一个月过去了,带的干粮也吃完了,水也喝干了,最后终于被饿死了。
王龙死后,就变成了一只鸟,每到夜幕降临,他就害怕得要死,于是就飞上树稍,向着王刚远去的方向,发出凄惨的叫声:"王刚哥,等等我,王刚哥,等等我……"从天黑一直叫到天亮。等到太阳出来,它也不再害怕了,也叫得没有一丝力气了。

王刚到家后,郑氏发现回去的人不是自己的亲儿子王龙,于是就质问王刚,为什么回来的人是他而不是王龙,王刚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对郑氏讲了,郑氏听罢,一时气血攻心,长叹一声,就一命呜呼了。
这就叫害人如害己,害不了别人害自身。
从此以后,每当人们听到了这种鸟叫,就知道该要去种麻了。
直到现在,每年的春天,在栾川的各个地方都能听到这种凄沥的鸟叫声。这虽然只是一个民间传说,但它却在告诉人们,行善是一种美德,做恶定没有好下场。郑氏本来想害死王刚,结果却把自己的性命给断送了。
我是柔肠,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您带来快乐和一些启发。下个故事,同样精彩。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9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