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家这边,人去世之后,不能说去世,更不能说死了,一般都说,人老了或者说人走了。
临终之前,一般都提前由子女穿上殡葬衣服,把老人从炕上抬到正屋正间正北门板上,头东脚西,仰卧。一众子女都在跟前守着,静待老人离去。
每个村里,都有一个叫“会”的民间组织,相当于现在的治丧委员会,管领头儿的叫“会长”。有的村大,也可能有两个,三个“会”,都是村民自发,自愿参加,当然,会员都是上了点儿年纪的,没见过有年轻人参加的。
老人去世之后,由家属第一时间通知会长,会长再通知联络会员,根据分工,进入工作状态。
先是报丧、报庙。

以前报丧,都由治丧人根据事主亲戚远近,挨门挨户通知,距离远的,报丧人到了,风俗上还需要吃两个荷包蛋再走。现在通讯发达了,这一步基本上都省了,老人去世后,由家人直接电话通知亲朋好友。
每个村村外,都有一个土地庙。庙很小,属于袖珍型,在农村,没见过大的。一般一米见方,半米左右的高度,里面供奉的是土地神。人去世之后,子女在治丧人的引领下,排队先去土地庙前烧纸,磕头,寓意家中去世老人离开阳世,来到土地庙里向土地神报道,称为报庙。
然后是送殡。

红事不请不到,白事不请自来。送殡当日上午,接到报丧消息的,特别是本村没有接到报丧消息而听说的,亲朋好友们陆陆续续前来吊唁。来客进大门之后,不需要和任何人打招呼,手中拿着的篓子(根据关系的远近,篓子里一般放二斤饼干,六个馒头,二斤肉),烧纸,早有治丧人接过,并问清楚姓名、和死者关系,一一登记,以备写包袱之用。
守灵子女男东女西,分两列跪于灵前。来客和治丧人交代清楚之后,要紧步向前,嘴里高呼对死者的称谓,在灵前倒头便拜,磕四个头之后,俯身不起,痛哭。两旁的孝男孝女,也跟着大声嚎啕。
旁边的治丧人当然会看火候,没等来客哭几声,便上前扶来客起身,边说:“好了好了,不哭了不哭了!”来客趁机起来,走到一边,顺手接过治丧人递过来的孝帽子。两旁的子女,也止住哭声。
中午十一点左右,来客基本到齐,有没来的,也不等了。会长宣布:吃饭!都快点儿吃,别耽误了营生!
饭菜一般都很丰盛,酒也有,只是这样的场合,多数人都不喝。即使有喝的,也是草草了事的喝点儿,不敢多喝,这样的日子,喝多了不仅会被村人瞧不起,还会让村里人“吐口唾沫淹死”。
吃完饭,灵车哀乐响起。邻里百家知道,这是要出殡了。没吃完饭的,抓紧时间吧啦两口,手里有活儿的,放下手里的营生,都聚集到事主大门口,灵车两旁,看出殡的。
重点看,死者的子女,哭的声音够不够大,流的眼泪够不够多,哭的动作,是不是够夸张,并以此来判断子女是否孝顺。对于那些打着滾儿哭的孝子,即使是两三天以后,还会被村里的大爷大妈时常提起:那孩子,是真孝顺!
宾客饭后齐聚院内,孝女孝女还是分跪两边,这时会长手拿名单,高声唱道:~~~,上礼!被喊到名字的来客,站到正屋门口,随着会长的吆喝:一叩首!再叩首!三叩首!完成整个上礼程序。
待所有宾客完成上礼程序,会长来到灵前,掀开覆盖死者面部的被子,指挥孝男孝女按照长幼顺序,每人手拿一张烧纸,给死者抹脸。边抹,口中还需念叨:~(对死者称呼),您一路不怕!您一路走好!抹完,那张烧纸不能乱扔,需掖到死者被下。而后,会长扶披麻戴孝的长男,出正屋,在正屋门口,递一哭丧棒让长男握于手中,其他子女、宾客按顺序,尾随长男,出院门,本家男子跪于灵车车前,女子跪于灵车车后,宾客分列灵车车前两侧。此时,如果长男哭的动静不大,扶他的会长一般都会提示:快哭!使劲儿哭!有那平时不孝顺,此时哭的动静又不大的,遇到厉害的会长,通常照着脸颊就是一巴掌!还随口骂道:快哭!你特奶奶滴再不哭,这辈子就再也看不见你爹(妈)了!再也捞不着哭了!!这孝子,不知道是良心发现,还是被打的生疼,一般都会嚎啕大哭,惊天动地。
所有孝男孝女离开正屋之后,治丧人将死者抬进简易棺材(现在火化,棺材都很简单,火化时一同放入火化炉),四人抬起棺材,脚前头后,出正屋门,来到院内。
恰在此时,另一治丧人已经在大门口东侧(左侧),将死者枕头内的谷糠点燃后,手拿枕头皮来到院内,单手用力往上甩,把死者的枕头皮扔到屋顶。
抬着棺材来到院门,棺材一半门里,一半门外的时候,门外一治丧人双手捧着一个筛子,筛子内盛一方豆腐,治丧人将筛子举高,瞒过棺材,递给门内的另一治丧人。寓意为人走福来。
将棺材放入灵车,关车门。此时灵车前的会长,早已将一瓦盆置于长男头顶,令长男双手托住,然后在一众人的哭声中向长男大喊:摔!使劲儿往下摔!摔碎了昂!!
跟前,早就备好了一块儿石头,随着瓦片四溅,鞭炮声旋即响起,混合着哭声,哀乐声,在披麻带孝白茫茫一片背景的衬托下,无不令人动容。
鞭炮声响完,会长扶起还在地上嚎啕不已的长男,前行。其他人按顺序依次跟进。从大门口到村外大路,每经过一个路口,灵车停下,孝男孝女分跪灵车前两旁,放鞭炮,宾客依次上礼,磕头。又称:摆路祭。

前几日,江西南昌送殡人员发生重大车祸,大约就是发生在此环节。
至村外大路,灵车再次停下,所有宾客,子女,向灵车最后一次上礼,灵车启动,驶向火化场。亲近的或者本家人,一般随灵车前往。
再就是下葬。宾客一般都离去,参加的一般都是本家人。
现在村里,每个村都留有一块儿专门的坟地。死者去世之后,治丧人会根据家属的意愿,在他们自行选择的地方开坟挖土。坟洞一般不大,半米立方的样子。用砖砌筑,在右侧半腰处,留一横向小洞,放长明灯。从火化场回来,长男双手捧骨灰盒,先放置坟旁。然后在会长指挥下,右手拿笤帚,左手拿簸箕,从坟边新挖的新鲜泥土上扫三下。扫入簸箕里的新鲜泥土,由长男用衣襟包好,带回家。而后有长媳点燃长明灯,长男将骨灰盒放入,众子女每人一袋酵母,撒入坟内四角。
治丧人将一水泥板(过去都是石板)将坟洞盖好,然后堆土,起坟。子女们再次在坟前烧纸,跪拜,痛哭,离去。
第三就是送盘缠了。晚饭后,天黑,才能送盘缠。
送盘缠前,先要给纸马开光。治丧人先找来死者本家一未婚女子,手拿一针,在纸马的眼前画圈,嘴里念叨:开眼光,开眼光,开开眼光看四方。而后,在纸马的嘴前画圈,嘴里念叨:开嘴光,开嘴光,开开嘴光吃四方。
五官依次进行。
之后,治丧人拿着着纸扎的车马,烧纸,来到村口大路边,空旷处。治丧人先是依样儿将车马套好,打开马拌,把烧纸放在周边,点火。边烧,子女边念叨:爹(妈),俺们给您送盘缠来了,您都带着!到那边儿,您使劲儿花!
送盘缠结束,治丧人的任务全部完成,各自回家。
最后,应该是圆坟了。圆坟都是在第二天早晨进行。也都是有本家人参加。
来到坟前,先围着坟周围画一圆圈,圆圈不能画死,在坟前旁边,须留一个活口。而后,仍然按照长幼顺序的原则,长男据前,手拿镢头,后面人依次拿五谷种子(撒种),笤帚(掩埋),再后面人跟随即可。
长男在圆圈外,举起镢头,一步抓一镢,嘴里念叨:一抓金,二抓银,三抓骡马成了群,只要进京做宦的,不要喝酒赌钱的。后面人,跟着撒种,掩埋。转一圈后,再转身向后,再转一圈,转三圈后,结束。子女烧纸,跪拜,离开。有一点儿就是,出嫁的女子,圆坟之后,当日不得再进娘家门儿,须直接从坟地,回婆家。
至此,整个葬礼,算是结束。
当然,三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。不要说各地风俗,不尽相同,就是同一地方,据村里老人们说,都比以前简单多了!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77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