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小白管理者的你遇到要调整工作目标的时候怎么办?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。
文章摘取自《管人就是管心理—提升员工执行力的心理学方法》
工作目标不可轻易改变,一旦改变工作目标,之前的努力很可能沦为无用功。但在有些时候,工作目标必须改变,错误的目标会使一个人将来的努力也变成无用功。
心理分析:更改工作目标会造成不良心理影响
首先,工作目标的变化使员工觉得管理者不够坚定,当管理者对目标都不够坚定时,就会动摇员工对完成工作目标的信念,从而降低员工冲刺工作目标的动力。
其次,随意更改工作目标会使员工对管理者的能力产生怀疑,认为管理者缺乏制定和执行目标的能力。这会降低管理者的威信,增加员工不服从管理者的可能性。
最后,特别是频繁改变目标的情况,会让员工产生惯性思维,认为只要工作目标不能实现,管理者就会改变目标。这就削弱了制定工作目标的意义,使员工在面对工作目标时,难以拼尽全力去实现,遇到困难容易懈怠。
管理要求:不可轻易改变工作目标
工作目标不能轻易改变,否则会降低员工的执行力,然而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,也会降低员工的执行力。那么,管理者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保持工作目标不变呢?
(1)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
管理者制定的工作目标比较合理,就不用做出改变,因此管理者首先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目标。
(2)对工作目标的坚持
只要认定工作目标是合理的,就应该坚持,切不可因为中途有困难就放弃目标,除非你确认这种困难是不可能被克服的。
(3)监督员工对目标的执行
监督员工对目标的执行,了解目标的执行情况,使员工有计划、分阶段地执行工作任务,工作目标会更加容易达到,也避免了轻易改变目标的情况。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需要更改目标的情况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,人所掌握的信息总是有限的,有时甚至是有偏误的,因而很难保证制定的工作目标绝对合理。因此,在必要的时候,也需要对工作目标进行一些调整。
行动要领:调整工作目标的具体步骤
那么,什么时候应该调整工作目标,又应该遵循怎样的步骤呢?
(1)改变方法而不是改变目标
如果在执行工作任务时,发现了困难,这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改变达成工作目标的方法,而不是改变目标本身。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改变目标,那么所定的目标最后会变得毫无意义。
在遇到困难时,应该及时反思执行工作任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。实际上,一点困难都没有的工作目标价值不大,往往是那些会遇到困难,但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的目标最有价值。改变工作方法的尝试可能需要经历多次,并不是一次改变就可以找到最有效的方法。
(2)修改时间期限
如果修改了方法之后,仍然无法及时达成目标,这时候可以考虑修改时间限制,适当延长目标达成的期限。修改时间期限的前提在于找到了新的方法,根据这种新的方法重新估计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。
(3)修改工作目标的量
工作目标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,如果发现很难在原计划内完成工作目标,就要学会适时调整工作目标的量。尽量避免修改工作目标的质,因为一旦修改了工作目标的质,就会打破执行过程的连续性,使得之前的执行变成无用功。
(4)果断放弃不恰当的工作目标
工作目标的主要作用是给员工的工作提供标准和动力,如果工作目标不能起到这两方面的作用,就要果断放弃。具体来说,如果目标遥不可及,让员工没有丝毫的信心,或者目标的方向是错误的,这时候就要果断放弃目标,即改变目标的质。在改变目标时,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,避免员工产生不满情绪。
(5)建立新的目标
放弃旧的目标之后,要及时建立新的目标,新目标应建立在吸取旧目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。在达成新的工作目标的过程中,要极力避免再次循环以上步骤,因为一旦工作目标再次修改,就有形成惯性的危险,这种惯性会显著降低工作目标的效力。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54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