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级好书推荐手抄报

二年级好书推荐手抄报

“宏大叙事”这个词新近有点“贬义”的意思,因为有时用来嘲讽那些不脚踏实地的人,总是留恋“宏大叙事”,企图在翻滚的浪潮中欢腾驰骋,实际却找不到曲折之路上的定位。

但是对于孩子来说,我觉得从小就要培养“宏大叙事”的思维能力,站得高,看得远,想得深。在10岁左右的年纪,脑容量还未成型的时候,接受多元化的知识,不论是世界、地理、历史,乃至民族、文化、冲突都是可以的,只要孩子感兴趣。

前段时间我在听一个读书推荐的时候,最后讲书人提到这本《寻找更明亮的天空》(The lightless sky),作者是一位阿富汗难民写的,内容是他12岁逃离阿富汗,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一路穿过了巴基斯坦、伊朗、土耳其、保加利亚、希腊、法国、比利时、德国,最后到达英国,并且在英国接受教育的故事。

这本书的梗概一下让我觉得,我家大宝一定会喜欢。这是同龄人的生活,却和他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状态迥然不同。成人看到可能会充满同情,觉得战乱让如此多的人失去家园,一定痛苦万分。然而,从孩子的角度,一定程度上,那种“惊险刺激”的逃难生活,更多的是吸引力。甚至有一点点羡慕。

我想可能是这几方面吸引了孩子:

1、连接感:时间点孩子熟悉,主人公与孩子相仿,写作的口吻也是十来岁孩子的语气,读来很有共鸣。因为时间节点正好是“911事件”之后开始的,本·拉登策划撞击了美国双子塔。这个历史事件写入了教科书,中国的孩子们大多都知道这个事件。本拉登大大激怒了美国国防部,小布什派军进入阿富汗“反恐”,但是“误伤”了很多的平民,作者古尔瓦力一家就是其中的受害者。

2、深深的情感纽带:作者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寻找出路,不惜冒险找到人口贩子“蛇头”送孩子去欧洲,而且嘱咐“不论外面有多难,永远不要回来!”每每想到妈妈的这句叮嘱,我还是要泪目。哪个妈妈愿意骨肉分离?但是面对失去的家园,和炮火连天的环境,也许那是唯一的出路。这在后面整个逃亡的过程中多次提起。妈妈的殷殷期望和承受的痛苦,转化为强大的心灵力量。

3、异域文化的吸引力:比如讲到穆斯林文化中女性社会地位低,哪怕是成年女性也要对男性卑躬屈膝,孩子觉得很有趣。地缘政治的冲突与中国大国情怀的容纳力是完全不同的,也深深让孩子着迷。

这应该是孩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的外国著作,把自己放到世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,平行宇宙中的其他的孩子的生活状态。让孩子知道世界的另一面有战乱、贫富差距、有黑暗。让孩子知道世界不仅仅眼下的上学放学,和弟弟的吵闹争论,或者是和同学的小矫情。阅读,是学习最好的方式。用最快速的方法知道世界的全貌。长大以后再用脚步去印证。

但如果小时候没有建立这样的价值观,长大了再营造是不太可能的了。

这也给我自己一点体悟。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快长成了,需要更立体的信息饱和度,去了解那个成人不太讨论的世界。成人不讨论是因为解决不了,比如国家之间的冲突,地缘政治,这种事讨论也是没有结果,不如每天想想当下怎么过。可是对于孩子,我们应该希望他们尽早地开始思考这些成人解决不了的问题,寄予他们希望。毕竟未来在他们手中。我们共同期待着50年或者100年之后,也许在新的孩子们统治下的时代,不再有战乱,不再有流离失所的孩子们,不再有难民。

二年级好书推荐手抄报

(书的封面上印刷了作者古尔瓦力走过的每个国家的时间、距离,以及交通方式)
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xinyifile@126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53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