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个故事不知出在哪朝那代,有一个叫李斗恒的少年,出生在书香门第,从小聪明过人,四岁受学,念起“天地玄黄、宇宙洪荒”来,便过目不忘。到了十六岁那年去应试,金榜高中,就职于登州府府尹。
就任之前,母亲问他:“孩儿,你才十六岁担当得了吗?”
“母亲,秦国的甘罗七岁就当上了上卿(战国末期,秦国的甘罗十二岁当过丞相)我去学着干吧,请母亲放心。”斗恒说完,便辞别父母,坐轿到登州府上任去了。
人们见期望已久的府尹,竟是一个少年,因此,各种闲言碎语就自然多起来了。
那些官绅们欺他年少,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,一个个懒于政务,无所事事。尤其是那个吏房,更是目中无人。
李斗恒对这一切,看在眼里,不予理睬。而是入境问俗,虚心求教,察访民情,认真处事。偶尔得空儿,不是玩鹦鹉就是找人去下围棋。
如果有人来打官司,他该用嘴说的,就说得头头是道;该用笔写的,就写得简明扼要,从不拖泥带水,模棱两可。使得老百姓对新来的府尹叹服不止,就连那些官吏们也不敢再小看他了。
可就是那个吏房,还是嘴服心不服,总想找茬子试试新府使究竟聪明到哪儿。
有一天,吏房把一户猎人找来,告诉他:“你给新来的小府尹递一张状子,说是你的猎鹰丢了,求他给找回来!”
李斗恒接到状纸,立即注上眉批:“鹰取自青山,又失窃于青山,理应向青山索回。如若青山不给,尔立即将它五花大绑解入本府。”
吏房看了眉批,不由得吃了一惊,那几行字写得流畅潇洒,力透纸背,一个个字好象在活动,犹如一只只敏锐的眼睛在狠狠地盯着自己。可是又一寻思,你小子吃的饭还不如我吃的盐多呢!你才几斤几两?他寻思了一会儿,又找来登州府某寺的一位和尚,告诉他:“你给矮个儿府尹诉个冤情,说旋风把你的僧帽给卷跑了,求府尹给找回来。”
少年府尹听到僧人的诉说以后,问道:“大师的帽子被旋风刮走,您是否忘系了帽带?”
"回大人,帽带系得紧紧的,该死的旋风把它卷走了。阿弥陀佛??”
“那是真情实况?”
“千真万确,小僧哪敢胡言乱语!”
“不是虚造?”
“真实,真实。”
少年府尹让僧人退下,向差役们吩咐道:“立即前往大河,请两位艄公来。”
吏房 和其他官员们听了,都纳闷儿了,和尚不是找帽子吗?怎么叫船夫来呢?
两位艄公被请来了。府使问他俩:“你们听着,帆船要顶着南风开往南方,应该怎样开法?”
艄公做着手势回答,应该如何如何利用船篷,就可以绕开南风开往南方。
“那么,从南开往北,因遇到逆风不能行驶,反而往南倒退时,这船该怎么开?”
艄公慢条斯理地回答,每当风向有变,就如何如何地利用东风,妙用船帆,避开北风,曲折迂回地驶向北方。
“帆 船是靠风行驶的,也是靠风力划破万倾波涛的,那么,有没有旋风把船吹翻的时候?”
艄公不慌不忙地说,什么风和什么风刮到一起,就会合成为旋风,如果这时候来不及放下帆蓬,就会船毁人亡。
“这么说,掀风鼓浪,全是你们这帮人了?”
艄公明明知道,府尹说的是与行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,可是一句话也没敢递上去。
府尹严厉地说:“艄公听着,这位大师的僧帽被你们掀起的旋风卷飞了,我现在宣判:由你们来赔偿僧帽。你们俩,一个人去陶器铺定做一顶又大又沉的僧帽,帽沿上要打出两个窟窿,便于钉两根大钉子,免得再被大风刮走;一个人去铁匠铺做两根大钉子,小了不行,要粗要长,免得再掉下来。”
那僧人听到这些话,不由得暗暗叫苦,吏房在旁边也惊得呆若木鸡,一身冷汗不知不觉地流到了脚后跟。那两个艄公此刻也领会了府尹得意思,兴冲冲地跑出去,没过多久就把僧帽和两根钉子做回来了。
这时,李府尹威然地坐在公堂上,喝令道:“将丢僧帽的恶僧带进来!”
僧人被带进来跪在案前。
“你的帽子无法再找回来了,只好重新订做了一顶,合不合适,你可以试戴一下。”
那个僧人一看是用黏土烧成的僧帽,脸色立马变得煞白,有两个差役出来,将沉重的陶器帽扣在僧人头上,那僧人的脖子像乌龟头缩入壳内一样,压扁了。
“刚才你说帽带系得很紧,风照样把帽子给卷走了。这回就不用系带了,钉两颗大钉子,免得再被旋风卷走。”

府尹的话音还没有落地,就有两个差役拿着钉子和锤子走到了僧人面前。那和尚这才大梦初醒,知道是上了吏房的当,拿了自已的脑袋当儿戏,吓得面如灰土,“扑通”一下子跪在了少年府尹面前,祈求着:“府尹大人,小僧供认不讳,罪该万死,望饶小人一命。”
少年府尹一拍惊堂木:“大胆恶僧,还不从实招来!”
“是!是那吏、吏房,调三祸四,让小僧说谎,如若 不 从,要杀我头,我不得不……”
“哈哈哈,胡说八道,你做为一个佛门弟子,怎么能轻信人言,不分青红皂白,轻举妄动呢?简直是左道旁门!你还竟敢诬告吏房,他是我的一个膀臂,吏房是万万不能做出这等事的??来人啊!这僧人欺本官年少,竟敢在府尹面前说谎,把他拉出去重打十板,然后不但要算清帽子和钉子钱,还让他包赔两位艄公一天的工钱。――退堂!”
这时吏房吓得心神不定,如坐针毡。而少年府尹对他的丑态一言不发,连瞅都没瞅他一眼,便大步流星地走入后堂去了。
从那以后,吏房的作为总算有所收敛,但他觉得斗恒年少手软,奈何不了自己,还是不断地贻误政事,挑拨离间,给斗恒出难题。甚至勾结同伙,想把府尹赶下台。
少年府尹看透了吏房的恶毒心肠,决心惩治这个缺德少才的小人。
有一天,府尹将吏房请进殿中,亲切地叫一声:“吏房官!”
“小人在,府尹大人有事尽管吩附!”
“请你到高粱地里拔一棵高粱秆来。不过别人瞧见吏房手里拿着高粱秆,又要说我的闲话儿了。为了免得麻烦,请你把秆子藏在袖简里,但有一条,可千万不能折断了它。”
“是!”
吏房想,大概小府尹是想用高粱秆编鸟笼吧!他想着小府尹的幼稚可笑,摇晃着脑袋,咂着舌,来到了高粱地里。他顺手拔了一棵长长得高粱秆,可袖简里怎么能藏得下呢?只好折成几节放在袖口里带回来了。
吏房一看,不悦地说:“我跟你怎么说的,不是说让你不要折断它吗?”
“没法藏住,只好砍成几节了。”
府尹即刻虎起脸厉色喝道:“哦,你袖口里连根秆子都藏不住?”
受到乳臭小儿的当众责骂,吏房党着脸面上太下不来了,他憋着一胜子气说:“那么老长的秆子,袖口里怎能藏得住呢?悬求府尹大人做个样子,让小人也学学。”
“你还敢顶嘴?来人啊!”那些差役们呼啦一下围拢上来。
“立即把吏房拿下!”差役们一拥而上,嘁哩喀喳,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。
“吏房听着,你的袖口里连一根 只长了四五个月的高粱秆子都放不下,却还想把已经长了十六年有余,堂堂正正的一名钦点府尹攥在你手心里,真是痴心安想!你妄图削我手中重权,鱼肉乡里,为所欲为,你知罪吗?”
“知罪,知罪,小人罪该万死!”
就这样,聪明的少年府尹,巧妙地惩治了官府中的不轨之徒,得到了万众百姓的拥戴。一时间,登州府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好气象。
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5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