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背景:老张是我以前的一位同事,有段时间没联系了,今年国庆节前遇到他,谈起他儿子,老张满脸苦涩,他告诉我,他儿子小张大学毕业已经三年,现在还是一家小公司的普通职员,他自己也比较郁闷,到底怎么回事呢?
现状:原来小张和小陈是大学同班同学,2019年他们大学毕业后同时进了一家小公司,两人都被分到了市场部,三年了,小陈已经被提升为市场部副经理了,月收入已经到了1.5万元/月,而他却依然只是一个小小普通文员,月收入只有5000元/月,感觉心理落差较大。
问题:在老张安排下,9月底,我与小张见了一面,说实话,初次和小张接触,感觉他虽然比较外向,话很多,但却没有重点,一会儿说东,一会说西,讲话缺乏条理性,我不断提问引导他,总感觉信息不太全面,为了全面了解情况,我和小陈联系上了。
刚开始小张和小陈两人其实都没有差距,一起调研市场、见客户、做方案,忙得不亦乐乎。小张觉得每天只要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就可以了,看到小陈每天都做了很多笔记,小张觉得他何必那么辛苦,有什么意义呢?
直到2020年夏天,情况发生了变化,他们办公室空调不太制冷,虽然加过雪种,但效果不大好,夏天天热,有人向老板提意见,建议更换空调。老板于是召集4位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新人开会,想听下他们的看法,老板事先订好了基调,由于疫情,公司效益不好,要尽量节省费用。
话音刚落,小张自告奋勇,第一个站出来,具体指名道姓说有哪些同事的抱怨较大,“民声所向”,所以,应尽快更换空调。老板听了摇了摇头;
第二位是小王,他有所准备,他介绍了一家他觉得不错的品牌的空调,问老板意见如何,老板听了也摇了摇头;
第三位轮到小韩,他也有所准备,分别介绍了A、B、C、D四家品牌空调,并做了对比分析,建议选C家品牌,老板还是摇了摇头;
最后轮到小陈,他先表述前面几位提出的都有些道理,然后他说下他的不成熟的看法,他前两个月了解到空调不太制冷,自己在网上查了些资料,也到附近修电器的店里咨询过,得出结论是空调某个重要的配件坏了,更换费用不低,而且他对近半年的电费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对比分析,每月(旧空调比开同功率的正常空调)多耗电几百元,老板听了,思考了一会儿,微笑点点头,接下来,小陈基于公司的现状,分析了他收集四家品牌空调优劣势,并建议选一家性价比高的品牌。会后,老板单独让小陈留下来……
没过多久,小陈就晋升为市场部主任,自那次以后,小张总觉得小陈是靠投机取巧上位的,没什么大不了的,依旧按照自己工作方式开展工作,有意疏远小陈,而小陈却更加勤奋了,去年年底,因小陈业绩突出被提升为市场部副经理,而小张依然是普通职员。
观点及建议:其实老板找他们谈话,解决空调更换问题是假,更主要考察他们的能力和水平。以上情况可能在很多年轻人中都出现过,为什么小张和小陈两人境况差别会越来越大,主要有以下原因:
一.从态度角度分析,两人的工作态度上有较大差别,态度决定成败,小陈从入职的那天起,工作态度比较积极,而小张从一开始就有一种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的想法,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即使有机会放在小张面前,估计他不一定抓得住;
二.从思维角度分析,两人的思维处于不同层级,一般来说,思维层级可以分为四个层级:点性思维、线性思维、结构性思维和系统思维,我们不妨就这件事,分析以上4位新人所处的思维层级:
- 小张考虑问题比较简单,就问题而解决问题,属于点性思维,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;
- 小王对该问题的思考进了一步,能运用关联分析,收集和分析某品牌空调的资料,属于线性思维,思维还是有些局限性;
- 小韩对该问题思考又更进一步,能运用类比分析,对几家品牌空调进行对比分析,有数据支撑,结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,属于结构性思维,但未换位思考,不了解老板也就是决策·者真正的痛点,无法说服老板;
- 小陈对该问题的思考又更进一步,站在老板的角度(疫情期间,公司效益不太好,换空调费用高,但不换机会成本更高),挖掘了老板最根本的痛点,也提出了几个方案和合理的建议,属于系统思维。小陈的处理方式最为妥当。
三.从情商角度分析,个人觉得情商,就是用让对方感觉舒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两人的情商有较大差别,老板请大家提意见,小张应先考虑清楚再发言,另外,在公众场合,指名道姓把同事供出来,可能缺乏深思熟虑。这件事也反映出他缺乏应有的担当。而小陈充分尊重前面三人的意见,表述有理有据,整个过程让人感觉比较舒服。
四.从学习习惯角度分析,有句俗话,活到老,学到老,而小张踏出校门参加工作后,认为以前知识够用了,没有继续学习的想法,所以认知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,而小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,每天复盘,完善了自己的思维体系,考虑问题很全面。
小张也意识到自身问题,我给小张提了些建议,特别是要重视每天复盘(问题描述,反思,提炼)和刻意练习,从以上四个方面改善,循序渐进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前2天他告诉我,方法比较实用,现在开始负责一些项目,对自己状态也还比较满意,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。
总结:其实在职场,你会发现身边有些人表达非常清楚,分析问题很透彻,解决问题很高效,不是因为他们学历有多高,也不是因为他们智商有多高,而是他们具有结构性思维或系统思维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而这些并非偶然,而是来源于日复一日刻意练习的结果,习惯成自然,熟能生巧后,能轻松且迅速分析出问题的本质,快速找到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,并有对应措施落地,形成管理闭环,他们在职场上能如鱼得水,能得到快速晋升。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,面对复杂的问题,我们有时是不是有些手足无措,理不清剪还乱,看来学习和运用结构性思维或系统思维,是何等重要,友友们觉得呢?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42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