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在孔子之后,内部分为八派。
“有子张之儒,有子思之儒,有颜氏之儒,有孟氏之儒,有漆雕氏之儒,有仲良氏之儒,有孙氏之儒,有乐正氏之儒”
其中著名的有两大有重大影响的派别。
首推子思、孟轲一派。这一派继承孔子的“仁学”思想,提出充分肯定人的主观作用的教育思想;
另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派别为荀况学派。提出了“礼治”主张,确认封建等级制度的天经地义。

“孟氏之儒”被视为孔子嫡传,其代表人物就是孟子。

一、孟子的生平
孟轲,字子舆,世人尊称孟子,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。
战国时期邱人,邱与孔丘所在的鲁地,都是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方。
孟子是当时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,他的父亲早逝,他的母亲为了教子成人,据说从墓地之侧到市场之旁,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。
这就是“孟母三迁”的由来。最终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, 受到传统礼仪的熏陶,“设俎豆,揖让进退”。

孟子非常崇拜孔子,“乃所愿,则学孔子也”。一生的经历也非常的相似于孔子。聚徒讲学,游历各国,也曾列名稷下学宫。
其私学弟子有数百人,曾经显赫一时,受到各国君主礼遇。
二、他的主张的不合时宜
1.孟子这个人,恃才傲物、自视甚高,以为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?”。
甚至于,公开的跟王公贵族等权贵分庭抗礼。
他说:“说大人,则藐之。”“士无定主”下百家争鸣的言论自由氛围,造就了孟子的性格,显然这种性格刺痛咯一些个国君。

2.当时盛行变法。秦用商鞅、楚用吴起、齐用管仲后学,各国竞相的起用兵家、法家,都妄图通过战争,达到自己统一各国的政治目的。
时代要求“以攻伐为贤”,然而孟子却主张“不嗜杀人者一之”。
显然,这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,所以他被人视为“迂远而阔于事情”。

3.荀子结合孟子的讲王道、以德服人,法家的主霸道、以力服人。
杂而有之,是德与力的结合、王与霸的统一。
荀子的思想更为适宜走向统一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。

三.说在最后
虽然,孟子的“仁政”学说在他生前没有得到实行,还被认为是“不知世务”的。
但是我们不能那么简单的由于保守否定孟子的一切。恰恰相反,孟子的思想是有他的超前特点的。
它为后世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准备了思想武器和治国之道,与孔子的思想一同影响咯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。
因此,孟子成为了仅次于孔子的“亚圣”,《孟子》更是被官方定为经典、定为士人进身的必读书。
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36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