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周岁到4周岁是幼儿的一个坎,这个阶段的幼儿,都开始走上教育这条路,步入幼儿园。初入幼儿园,幼儿刚离开父母亦或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,许许多多小朋友都无法适应初入幼儿园生活,或是哭闹,或是直接躺地板不上幼儿园,亦有刚离开父母便生病感冒。作为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,应当如何克服分离焦虑,谈谈我的个人做法。

第一,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“狠”。这个狠,并不是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用暴力来解决问题,这个狠,指的是狠下心。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此时,要强大自己的内心,孩子终有一天是要离开自己身边的,不能因为看到孩子哭泣而不舍,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,爸爸妈妈更要做好老人们的心理工作。当幼儿出现哭闹的情绪,边哭边挣扎不去幼儿园,此时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狠下心,亦如我,就是抱,也要把孩子抱去幼儿园,到了幼儿园之后,交给老师,立刻离开教室或幼儿园,不做停留。否则越停留孩子越难缠。只有当你狠的下心把孩子交出去,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慢慢的就会形成意识“我该上幼儿园了”,并在后来慢慢融入到新的集体中。

第二,一周岁以后,三周岁入园前,在家可逐步培养孩子的部分独立习惯,如独立吃饭,独立上厕所。我的女儿,大约在一周岁左右,看她想自己拿汤匙吃饭,便开始放手,让她自己吃饭。也许很多爸爸妈妈会说,这时候让她自己吃什么饭呀,都是打到外面浪费食物,吃的还很慢,最后没吃饱,怕饿着孩子了。但,孩子这既是学习自己吃饭,也是锻炼自己得手脚协调能力。孩子吃饭,一定是从一开始不会拿汤匙,饭打不进去,再到会拿汤匙,送饭到嘴里,但饭掉外面很多,最后到汤匙拿的稳了,饭掉的越来越少了,并且学会了自己吃饭。我的女儿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。我从一开始放手,就是让她慢慢练习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更能够自己去深切品味食物的味道,以及食物的颜色等等。所以,我的女儿很少喂饭,而是自己吃饭,只有在生病感冒时,我们为了孩子的恢复,会动手喂饭。这个过程,需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积极配合。爸爸妈妈要阻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个过程中的过渡干预,坚决制止他们的喂饭行为,否则事倍功半,或者很难学会。

第三,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从小让孩子有自己的社交,不过度干预孩子的社交。例如,当小时候带孩子出门,孩子如果想跑去什么地方玩耍,或者跑着冲向什么人,爸爸妈妈等不应该阻止孩子的行为,只要孩子不是做错或者伤害到别人。这点我应该承认我做的不够好。因为担心害怕孩子摔倒,或者担心害怕孩子其他方面的问题,有过阻止的行为。给予孩子自己的社交,让她(他)大胆的走出去,能够养成一个外向或较外向的性格,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。那么当孩子上幼儿园时,他就能够以较快的速度,去融入到这个集体,不会依赖父母,离不开父母,甚至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入园都不会有过焦虑。
以上是暂时想到的几点克服入园焦虑的建议。关注我,分享育儿或生活或全职路上的点滴。欢迎朋友们提出更多好的建议或指出不足。
教育DIY,省掉课外班,让学习像玩一样。关注公众号:童年支架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ild999.com/10002.html